本報記者 焦思雨
2025年09月28日08:27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秋意濃,賀蘭山東麓的葡萄園裡,工人們剪下一串串飽滿的紫色果實,裝入筐中,送往釀造車間。
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中糧長城天賦酒庄,管理人員何懷華穿行在田壟間。他隨手摘下一串葡萄,對著光仔細端詳,又放入口中細品,露出滿意神情,“色澤夠深,口感也不錯,今年是個好年份!”
何懷華在釀酒葡萄種植行業深耕12年,見証了酒庄從傳統種植到智慧農業的轉變。“在寧夏,不靠科學灌溉,葡萄可長不好。”何懷華說,2012年園區剛建成時就採用節水的滴灌技術,近年又用起不少新科技。
向下看,葡萄架下,幾截白色管道從地裡探出。“這些管道裡是傳感器的連接線。”何懷華說,大部分園區的地下都埋設了土壤水勢傳感器,可以監測土壤水勢、判斷土壤含水量,哪個灌區需要澆水一清二楚。
抬頭望,高精度氣象站高聳矗立。“這套氣象站集成了溫濕度、風向風速、紫外線光照等各類數據探測器,可以精准捕捉各葡萄園獨特的小氣候特征。”何懷華解釋,“比如雨后,我們就會依據降雨量和濕度數據,在系統裡更改灌溉計劃,一點水都不浪費。”
這便是釀酒葡萄環境監測系統,各種信息可以實時傳輸到智慧葡萄園灌溉系統。“以前憑經驗澆水,現在看數據說話。”何懷華說,環境監測系統為灌溉種植提供預測和數據支撐,還能輔助病虫害防治、採收時間決策等。
園區還應用物聯網技術,安裝電磁閥及控制器等設備,打造灌溉監測控制系統。
“3年前給葡萄澆水,開閘關閘得跑斷腿。一個灌區幾百畝地,光開關閥門就得花半小時,費時費力更費水。”何懷華說,該系統建成后,“打開手機APP,一兩秒就能遠程操控滴灌控制閥的開關﹔若是滴灌管道出現壓力異常,系統還會自動提醒,人不用總往田地跑了。”
曾經開關閥門的時間,現在能用來巡查園區﹔過去5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,如今一人就能勝任。
“省下的水和人工,都是實實在在的效益。”何懷華算了筆賬,“滴灌本來就比漫灌節水60%左右,這些年有了新科技,畝均用水量比單純滴灌又節約了20%—25%,每畝地每年能節省70立方米左右的水。我們這兒有5000多畝葡萄園,一年下來能節水超35萬立方米。”
寧夏依托自身優勢,大力發展葡萄酒產業,著力建設高標准葡萄園。如今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,有300多家酒庄。“通過智慧化賦能,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裡95%的土地實現了高效節水灌溉,水利用系數達0.9。大部分的生產廢棄物實現了資源化利用。”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9月28日 04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