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江蘇蘇州組建志願服務隊,搜集整理英烈事跡

為紅色檔案補充“拼圖”(國防視線)

本報記者 王偉健

2025年11月23日08:46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每次想念父親,91歲的老人房月雁便會拿出父親房銘德的黑白照片仔細端詳。她說:“父親離家時,我還是一個嬰兒,直到他犧牲,我們都沒能見上一面。如今能夠了解到父親的生平事跡,多虧了‘蘇供薪火’志願服務隊的幫助。”

  “蘇供薪火”志願服務隊是一支搜集整理英烈事跡的志願者隊伍。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總經理蔡榕介紹,2021年起,國網蘇州供電公司聯合蘇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,啟動“蘇供薪火”英烈紅色檔案保護行動,組建了志願服務隊。志願者們利用業余時間走訪烈士陵園、烈屬家庭、紅色展館等地,尋訪補充英烈事跡的每一塊“拼圖”,讓紅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傳承。

  據不完全統計,近代以來,我國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,其中留下姓名的隻有不到1/10,千萬無名英雄的事跡塵封在歷史長河中。

  關於父親的記憶,在房月雁的腦海中是模糊的、零星而珍貴的片段,大多來自長輩的敘述和父親戰友的回憶。她說:“我剛出生,父親就去參加了革命,我對父親的音容笑貌毫無印象,對他的生平事跡也知之甚少。了解父親完整的一生,是我最大的心願。”

  得知房月雁的心願后,“蘇供薪火”志願者們迅速行動起來。他們翻閱檔案館材料,研讀紅色書籍,奔赴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實地尋訪……經過近一年的搜集整理,一份40多頁的房銘德烈士檔案送到房月雁手中。這次跨越時空的“相見”,讓房月雁更深入地了解父親的一生。

  檔案記錄,房銘德,犧牲前為新四軍六師四十八團一營營長,1945年6月壯烈犧牲於浙江天目山反頑戰役,年僅32歲,如今安葬於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烈士陵園。

  房銘德的故事,是“蘇供薪火”志願者重新擦亮的眾多紅色記憶之一。在志願者的幫助下,茆國慶、茆國珍兄妹第一次來到江蘇泰州興化市蘆洲村,瞻仰祖父茆健群烈士之墓﹔嚴建明找到了離家幾公裡遠、屬於父親嚴尚賢烈士的墓碑﹔吳劍生了解到哥哥吳為民烈士的完整事跡……4年來,他們梳理完善了蘇州全市2797名英烈信息,為688名英烈補充事跡檔案,編制《追尋英烈紅色記憶》百名英烈事跡集和重點英烈事跡冊,整理出180余萬字的寶貴資料,形成影像集13部,逐步建起一個涵蓋影像、圖片與文字的多維度英烈事跡庫。

  “保護英烈紅色檔案,既是對歷史負責,也是對未來負責。”蔡榕說。根據多年來的尋訪成果,“蘇供薪火”志願服務隊創建互聯網平台,收錄2000多位英烈信息,方便公眾隨時隨地線上瞻仰﹔志願者們還在線下開展英烈事跡宣講230余場,弘揚英烈精神,激發愛國情懷,為奮進新時代凝聚磅礡力量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23日 06 版)

(責編:萬鵬、王先進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