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共产党新闻网>>综合报道
分享

文润之江 深耕精品

许 江

2025年08月10日08:40    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222

  图为版画《文化兴邦——八项工程》,作者鲁利锋、初艳淼、王克景、孔国桥。

  2005年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实施文化建设“八项工程”,浙江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“四梁八柱”由此立下。

  这20年,是“八项工程”深入实施的20年。不久前,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下,省文联、省美协动员广大美术工作者,激情满怀,兴往畅答,举办“文润之江——‘新时代  新征程’浙江重大题材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展览”,多维度呈现“八项工程”实施20年来的重大创新实践和丰硕成果。整个展览就是一份丰厚的“八项工程”实施的总结书,一份洋洋洒洒的文化强国建设的浙江图本。

  这20年,又是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20年。“文润之江”展览通过展示浙江精神组图,“最美浙江人”的时代“合影”,浙里廉风、浙江有礼、浙江好家风等文明实践画卷,展现了一个文化家邦的精神面貌,生动回答了“文化如何成为时代的引领”等重要命题。

  这20年,尤其是文化精品丰收、文化研究丰硕、文化保护丰实的20年。这三个领域,是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,也是文化创造的主舞台。此次展览抓住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编纂研究展示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和亮点,进行艺术化呈现,让这些文化成果成为展现浙江特色、浙江风采的文化宣言。

  20年来,“八项工程”的不懈实施,让我们有三点深刻体会。

  充分认识“八项工程”的整一性。文明素质工程是“八项工程”的重点工程;文化精品工程、文化研究工程、文化保护工程是文化发展的前沿工程;文化产业促进工程、文化阵地工程、文化传播工程,是提升文化产业性、社会性、传播性的重要战场;文化人才工程是文化创作队伍建设的基础。“八项工程”是一个整体,是度量一个民族心灵力量的标尺。在“四梁八柱”的构架中,文化建设的每一方面都彼此牵动,牢牢地连着社会的弦、民生的弦、人心的弦。

  文化精品工程重在持续与深化。“八项工程”一经提出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结合浙江美术馆的建设,在全国率先推动实施省级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,不仅为美术馆的收藏奠基,而且培养了一批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人才,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当代历史画创作的主体性精神。从此,在国家历次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,浙江美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名列前茅。近年来,浙江又连续推进实施5期“百年追梦”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以及“新时代  新征程”重大题材美术精品创作工程。这样的迭次发展、累积创建的现象,在全国是独一份的,也是坚持和深化文化精品工程的结果。

  精品创作贵在艺术语言深耕与互鉴。艺术语言研究既是艺术创作的重点要求,也是艺术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础。浙江艺术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人文视野上既具全球目光,又具本土关怀;在语言表现上既重当代新文化的创建,又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赓续。这使得浙江美术创作在互鉴深耕之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2023年,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“宋韵今辉”艺术特展,通过宋元明清传世书画真迹,以及历代对宋画的研究、修习、传承和转化,系统呈现“宋韵”书画的发展脉络及对当代艺术的深刻影响。此后,该馆又举办“大道无极——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”,通过赵无极的百余件重要作品,聚焦他对中国山水传统的创造性转化,展示中西文化互鉴的高峰范例。今年该馆举办的“黑神铸炼——《黑神话:悟空》艺术展”,以多画种的创意原画、逼真的游戏角色模型和宏大的还原性剧场,成功构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新范式。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这“三板斧”,以传统传承、国际创新、时尚转化3个向度来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重大命题,揭示深耕艺术语言的时代意义。

  20年笃行,我们勇攀高峰;20年高举,我们硕果累累;20年知行合一,我们持续蝶变。我们要汇聚更为强大的奋进力量,继续深入实施“八项工程”,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,让文化翱翔在旅游的新天地,让文化肩负好服务民生的使命责任,不断谱写文化振兴的新篇章。

  (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、浙江省文联主席)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8月10日 08 版)

(责编:李枫、马昌)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
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

分享到:
推荐阅读